高效液相色谱是有机分析,特别是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而色谱峰峰形影响着化合物的定量和定性。在影响色谱峰峰形的诸多因素中,“溶剂效应”经常被忽视。色谱级石油醚彪仕奇对高效液相色谱中“溶剂效应”的漫谈。
高效液相色谱已经广泛应用于有机分析,特别是药物分析工作中。分析工作者通常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流动相和仪器方法的选择上,忽视了溶解样品所用溶剂的重要性。高效液相色谱进样之前,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如果溶剂选择不当则会产生“溶剂效应”,使分析工作者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产生误判,影响分析结果。因此,了解“溶剂效应”产生的原因及掌握避免“溶剂效应”的基本方法对分析工作者是十分必要的。 溶剂效应的概念溶剂效应亦称“溶剂化作用”。指液相反应中,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反应平衡和反应速度的效应。可能造成色谱峰展宽、分叉、保留时间漂移、峰面积变化,双峰等现象。与此同时,较早洗脱的峰出现前沿或分叉,较晚洗脱的峰峰形正常溶剂效应产生的原因样品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中,当溶剂与流动相存在差异时,一部分样品溶解进入了流动相,一部分还留在溶剂里,造成色谱保留的差异。 在反相色谱系统中溶剂强度的顺序为水(最弱)<甲醇<乙腈<乙醇<四氢呋喃<丙醇<二氯甲烷(最强)。溶解样品的溶剂强度大于该样品出峰时流动相强度,样品溶剂可以看成流动相的一部分,一部分样品溶解于溶剂中会被迅速洗脱出色谱柱,而一部分样品溶解于流动相,被流动相洗脱出,这样会造成色谱峰的展宽或者分叉。 进样体积造成的溶剂效应是一般与溶剂种类有关的。流动相作为溶剂时,增加进样体积后,目标分析物色谱峰不会发生迁移,保留时间基本稳定。使用强度大于该样品出峰时流动相强度的溶剂,增加进样体积后,目标分析物色谱峰会向前迁移,直至裂分,并且峰高变小峰宽变大。这是因为进样体积较小时,扩散至流动相的目标分析物占绝大多数,除了保留时间略微提前,峰形以及峰宽与流动相溶解时基本一致。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扩散至流动相氛围的目标物与留在溶剂氛围的目标物在数量上相当时,色谱峰分叉明显。当样品体积进一步增大,绝大多数目标物进入色谱柱时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目标分析物的色谱峰已经明显向前迁移了。 其实在色谱柱中的流动相只有50%是动态,其余50%在死体积、载体间隙处于静止状态。溶质被固定相吸附先通过50%的“静止区”,若溶剂及流动相不兼容,则影响溶质在溶剂与流动相之间的传递,从而影响被固定相吸附而导致峰形变差。 以上是色谱级石油醚彪仕奇结合相关资料总结的高效液相色谱使用中“溶剂效应”相关观点,未尽全面。不足之处还请谅解!